走在變革的路上

那些惡意用“變種”或“變質”的字眼來形容獨中,我只能說,這些人不是真心真意為獨中好。

“變種”的字眼,彷彿是把獨中塑造成怪胎,而“變質”,更像是重壓在華社身上的罪名,叫真心翹首期盼獨中迎來曙光的華教人士,情何以堪?

大環境在改變,辦教育的教育又豈能一成不變?展望明天的獨中也不能繼續原地踏步,肩負傳承文化薪火使命的同時,亦不能自我框架,也只有沖破桎梏,獨中在大馬才有望自尋更大的生存和發揮空間。

也唯有走在更寬廣的辦學之路,在裁培五育具全的樹人志業上努力深耕及紮根,獨中才能在不受外在條件的威脅下,傲視未來。

不是變種,也不是變質,全國60所獨中在風雨飄搖的教育路上,行走的是一條變革之路,既保護、鞏固華文教育的堡壘,卻也順應局勢的轉變,覓得適合獨中生存,甚至得以綻放異彩的一片天空。

除非獨中不再讓學生報考獨中文憑,學校貫徹的是與國中無異的教育制度,那才是名副其實的變種。否則,繼續以放大鏡檢視關丹中華獨中的辦學批文,已無異於刻意挑事端。

單規制也好,雙軌制也罷,一切胥視於有關獨中檢視本身的條件後再決定採用何種的辦學模式,即使是強制獨中生報考政府考試,只要家長不反對,學生應付得來,多參加一種考試又何妨?

在我那個年代,掌校的邢老校長不僅讓我們報考獨中的政府考試的文憑,舉凡英國倫敦會計、打字和電腦考試等皆鼓勵家長在能力范圍許可下讓子女報考,不是邢校長奉行文憑主義,而是眼光獨到的他,看得比很多人都遠,深明多學一些並不吃虧,也只有知識是旁人無法搶走的道理。

當年我們曾埋怨壓力大,如今回首,反倒是滿懷感激邢校長的引領。

19-8-2012

About Josephine Ho Lee Ping

●《星洲日报》东马区副执行编辑。 ●《星洲日报》言路版专栏作者。 ●《星洲日报》之〈星洲会客室〉视频栏目主持人 ●砂拉越文化研究学会《探索者》编委。 ●天主教《芥子心》,《迷途的羔羊》专栏作者 ●砂拉越晋汉连省华总时势组成员 ●毕业于大马新闻资讯学院;中学在砂拉越诗巫的公教中学修读。 ●1996年加入《星洲日报》,在砂拉越诗巫担任记者,过后,担任新闻编辑 ●2012年升任砂拉越高级新闻编辑。 ●2018年2月升任为东马区副执行编辑。 ●何俐萍在吉隆坡天主教《桥梁》双月刊撰写〈童心童行〉专栏,同时,也在新加坡天主教刊物《海星报》、砂拉越古晋天主教刊物《天窗》撰写专栏。 ●何俐萍也在一些时事、政治课题上,受邀在国内外电视台及电台,新加坡CNA媒体集团辖下城市频道958电台 、马来西亚百格网络电视(Pocketimes.my)、City Plus fm电台发表评论。 网页: hleeping.wordpress.com 电邮: hleeping@gmail.com
本篇發表於 媒眼觀四方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